数据分析:贸易战对中美大豆生产及进出口的影响

作者:团子。

        2018年3月23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半夜鸡叫,一条关于301调查的推特正式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。大豆,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油料作物,多次出现在了中国对美加征25%关税的商品清单上。中国有多依赖美国大豆?贸易战对我国大豆供销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其实历来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都非常模糊,这也难怪,但凡涉及到农业的问题从来都是错综复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数据是分析问题的基本要素,没有数据支撑的结论经不起推敲。如果能拿到足够的数据,我们就能拨开云雾在纷纷扰扰中找到答案。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数据从何而来?这里笔者通过WheatA的生产数据调用功能,可以直接从美国农业部(USDA)获取数据,操作方式如下:

        在美国农业部数据库里大豆的商品代码是2222000,如图1所示。

图1.美国农业部的商品代码

        复制下这串数字2222000粘贴到商品代码栏,年份栏输入2018,点击确定就可以拿到2018年全球各个国家的大豆生产及贸易数据,如图2所示。

图2.调取2018年全球大豆数据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笔者将获取的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并找到中国,如图3所示。

图3.2018年中国大豆生产及贸易数据

        把绿色打勾的几项简单翻译一下:Area Planted(种植面积)/Area Harvested(收获面积)/Beginning Stocks(国内库存)/Production(产量)/MY Imports(进口量)/MY Imp. from U.S.(从美国的进口量)/MY Imp. from EU(从欧盟的进口量)/Yield(单位面积的产量)。

        从表格中可以看到,2018年我国大豆总产量为15900(1000MT)也就是1590万吨 ,总进口量为 85000(1000MT)即8500万吨,产量不到进口量的20%;从美国进口了1300万吨,占总进口量的15.3%。不难发现我国是一个大豆需求量高且十分依赖进口的国家,但仅就2018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并不十分依赖美国大豆,但这可能是受贸易摩擦的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笔者再把数据做进一步处理,得到2018年世界各国大豆产量排名情况,如图4所示。

图4.2018年大豆产量世界排名前10国

        从图4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大豆产量排名前5的国家依次是美国(1.24亿吨)、巴西(1.17亿吨)、阿根廷(0.56亿吨)、中国(0.159亿吨)以及印度(0.115亿吨),同时还有几个发现:

①、各国大豆的产量差距十分悬殊;
②、中国和印度加起来的量不及阿根廷的一半;
③、美国的产量又是阿根廷的两倍之多;
④、五名开外的国家年产量都在1000万吨以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几个发现可以间接推断出世界大豆的生产格局正如古典小说《三国演义》,俨然形成了一派三足鼎立的格局——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。同时也说明大豆其实是一种“不太好种”的作物,比方说幅员辽阔的俄罗斯,它可以在短短20年内占据大量国际小麦市场份额,但是要种出比美国还多的大豆却只能望洋兴叹。而作为大豆产量世界排名第10的乌拉圭——282.8万吨的年产量比作美国的九牛一毛也丝毫不夸张。所谓“不太好种”不单是从农艺的角度出发,还要考虑国际大豆市场竞争,这就涉及到大豆的生产成本、价格、种质、贸易等方方面面的因素,我们就此按下。

        前面分析到,2018年我国从美国进口了1300万吨大豆,而美国生产了1.24亿吨的大豆,这么多大豆它又如何消化呢?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数据,如图5所示。

图5.2018年美国大豆生产及贸易数据

        图5的表格就是美国2018年的大豆数据,笔者先把打勾的几项简单翻译一下:Total Supply(总供应量)/MY Exports(年出口量)/Crush(压榨量)/Food Use Dom. Cons.(用作食品)/Feed Waste Dom. Cons.(浪费)/Total Dom. Cons.(总消耗量)/Ending Stocks(年末库存)。所以账目已经很清晰了,2018年美国大豆的总供应量是1.36亿吨,出口量为4626.6万吨,国内消耗了6122万吨,而这6122万吨的大豆全部用作了饲料,用于食品的则为0。由此可见美国人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种出的转基因大豆当成食物的。截止2018年7月,美国尚有大豆库存2856.4万吨,相当于10个乌拉圭的年产量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进一步探究贸易战对中美大豆生产及进出口的影响,笔者调取了2000 - 2019年共计20年的全球大豆数据,并把中美两国的大豆生产贸易数据绘制成折线图进行直观比较,如图6所示。

图6.2000-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情况

        从图6中可以看到,2018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总量(1300万吨)不足2017年(2868.2万吨)的一半。其实自2003年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呈逐年上升态势,如果不是因为此次贸易争端,根本看不到这庞大进口的拐点在哪里。

图7.2000-2019年中美大豆产量比较

        图7是中美大豆历年产量比较图,2019年美国大豆产量(约1.24亿吨)较2018年时(约1.05亿吨)减少了15.38%,产量下降如此迅速可见美国的大豆生产具有高度可调控性。更值得说明的是,美国每年出口给中国的大豆占美国年产量的比例通常在25%-30%之间,受贸易战影响这个比例在2018年时下降到10.51%,如图8所示。而美国在2019年便立刻缩减了15.38%的大豆产量,调控不可谓不精准。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类似这样的话:控制粮食就等于控制了全人类。显然,如果将贸易战看做一次测验,那么这次测验将充分展现美国对农业的掌控能力。

图8.美国历年出口中国量占其年产量比例

        2019年一个算不上新兴的词语映入了公众的眼帘——人造肉。人造肉就是用大豆蛋白合成的肉,而大豆原本只是一种用于榨油和用作饲料的廉价作物,如今却有了一个“做肉”的大好前程。回想2007年欧美国家不约而同制定了生物乙醇替代运输燃料开发计划,造成随后数年里玉米价格疯狂上涨,致使许多贫困国家面临粮食危机,不也正是因为玉米有了一个“大好前程”吗?当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在“人造肉”有多么健康、多么环保的种种优点上时,微笑的不仅仅是肯德基,还有美国。

        

2019年9月1日